目前分類:課程融入教學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急救教學

急救教學.bmp  

東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東仁國中 二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案           

設計教師:陳泰安

教學班級:三班

教學人數:41 

學習領域

自然與生活科技

場地:教室、實驗室

器材:電腦設備、圖卡、教學投影片、實驗器材

 

單元名稱

第三章第2

常見的酸與鹼

教學時間

90分鐘(2節)

教材來源

二下自然與生活科技

教科書(南一版)

單元目標

1.能操作實驗過程並觀察記錄實驗結果。

2.能說明酸鹼定義、特性。

3.能由實驗了解酸性溶液對金屬與大理石的反應。

4.能知道常見的酸或鹼的性質及用途。

5.能知道實驗的結果是一種智慧財產,不得隨意抄襲。

         

過程技能

1-4-1-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

1-4-1-2 能依某一屬性(或規則性)去做有計畫的觀察

1-4-4-2 由實驗的結果,獲得研判的論點

1-4-5-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

1-4-5-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,科學性的陳述

科學與

技術認知

2-4-1-1 由探究的活動,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,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

2-4-4-2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

科學本質

3-4-0-1體會「科學」是經由探究、驗證獲得的知識

科學態度

5-4-1-1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,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

科學應用

7-4-0-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

7-4-0-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(如健康、食、衣、住、行)時,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

教學研究

一、 教材分析

概念主軸:了解酸和鹼的意義及一般性質,常見的酸和鹼之性質及用途,以及氧化物水溶液的酸鹼性。

想一想之設計概念:了解生活周遭可能遇到的危險事件,並提醒注意預防事件的發生。

課後活動之設計概念:了解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。

二、 學童分析

在修習本課程前,學童應已由先前的學習中,具備以下知識:

226-2a能利用氣味、觸覺、味覺簡單區分常見食物的酸鹼性

226-3a由實驗了解鹽類溶於水的酸鹼性與酸鹼鹽的操作型定義,並知道常用酸鹼溶液的特性,以了解它們在生活上的應用及如何區辨

522-2a知道觀察要切實、仔細,所得的資料才可信

 

 教學過程

教學內容

時間

 

備註

 

開始

 

 

 

 

學習活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整理活動

 

 

結束

 

一、   準備活動

引起動機

講述課本前言,重點在於引起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曾經體驗過各種溶液的酸鹼,進而引導出酸與鹼等較概念,並講述此節之大綱及脈絡。

 

二、   發展活動

1.講解實驗1-2:酸和鹼的性質來聚集學生的注意力,使學生能參與其中並討論,啟發學生思考,把握學習重點、提升學習效果。先由實驗的進行培養學生具備分析歸納的能力,協助學生印證課文中所敘述之概念並檢測學生之想法正確與否。

2.協助學生進行實驗,宣導注意安全事宜

3.協助學生完成記錄實驗結果。

4.進行實驗問題討論,釐清學生概念不清楚之處。

 

三、   綜合活動

1.進行實驗後的討論,分析實驗中之主要概念,並適時讓學生發表自已的看法與意見,釐清學生觀念不清之處。

2.協助學生建立有關酸與鹼之初步觀念,並與之前所學作相對比較,並為下一小節課預留思考之空間。

~第一節完~

 

15

分鐘

 

 

 

 

 

20

分鐘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0

分鐘

 

 

 

能夠依照教師的引導進行討論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夠熱烈的參與討論

 

能仔細觀察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仔細聆聽教師的說明與講解

 

開始

 

 

 

 

 

學習活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整理活動

 

 

 

結束

一、   準備活動

引起動機

    延續前一節對酸與鹼物質之討論,適時檢測學生之相關觀念是否有偏離或不正確之處,並為各式酸與鹼物質作一連串分類及特性的先期準備工作,解說此節之大綱及脈絡。

 

二、   發展活動。

1.由常見的各式酸,如硫酸、鹽酸和醋酸,解說其各個的化學式及特性,目的在於聚集學生的注意力,並利用想一想,使學生能參與其中並討論,啟發學生思考。

2.講解歷史櫥窗-王水的故事來聚集學生的注意力,使學生能參與其中並討論,啟發學生思考,把握學習重點、提升學習效果。先由實驗的進行培養學生具備分析歸納的能力,協助學生印證課文中所敘述之概念並檢測學生之想法正確與否。

3.由常見的各式鹼,如氨、氧化鈣,解說其各個的化學式及特性,目的在於聚集學生的注意力,使學生能參與其中並討論,啟發學生思考。

 

三、   綜合活動

1.進行課後的討論,讓學生發表自已的看法與意見。

2.討論課後活動,提示學生大致思考模式。

3.協助學生建立觀念,並與之前所學作相對比較,並為下一節課預留思考之空間。

~第二節完~

 

10

分鐘

 

 

 

20

分鐘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15

分鐘

 

 

 

能夠依照教師的引導進行討論

 

 

 

能夠熱烈的參與討論

 

 

 

 

氧化鈣即檳榔中添加的石灰,溶於水呈鹼性,適時宣導嚼檳榔易致癌

 

 

能仔細聆聽教師的說明與講解

 

 

東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東仁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案設計

設計教師:俞旭展

教學班級:二年一班

教學人數:41

學習領域

自然與生活科技

教學資源

場地:教室

器材:電腦、螢幕、投影機

單元名稱

第五章第5

食品科技

教學時間

45分鐘(1)

教材來源

二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

(南一版)

單元目標

  1. 了解烹煮食物和溫度、壓力的關係。
  2. 了解食物加工和保存的方法。
  3. 認識食品釀製的應用。

         

過程技能

1-4-1-3能針對變量的性質,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

科學與技術認知

2-4-7-1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,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

2-4-8-2認識食品、食品添加劑及醃製、脫水、真空包裝等食品加工

科技的發展

4-4-2-2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

科學應用

7-4-0-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

7-4-0-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(如健康、食、衣、住、行)時,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

教學研究

一、教材分析

5-5-1 烹煮食物和溫度、壓力的關係

5-5-2 食物加工與保存

5-5-3 食品釀製的應用

二、學童分析

在修習本課程前,學童應已由先前的學習中,具備以下知識:

410-2a察覺食物能提供熱量,並知道食品衛生的重要性及家中應如何恰當的存放食物

教學過程

教學內容

時間

 

備註

開始

 

 

 

學習活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整理活動

 

 

 

 

 

結束

一、準備活動

利用周遭生活中可見的食物,引發學生思考食物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。

二、發展活動

  1. 利用討論教室單元,教師說明生鮮食物和乾燥後的食物的保存時間,使學生思考食物保存和含水量的關係,以及食物為什麼會腐敗。延伸食物保存和溫度的關係。引導學生思考還有那些食物的保存方法。
  2. 教師舉出生活中食品釀製的成品,引發學生了解釀製的方法與原理。

 

三、綜合活動

  1. 教師利用ppt或食物實例,說明食物保存的方法
  2. 5分鐘的時間,針對釀製的方法與原理做結論。

~第一節完~

5

分鐘

 

 

30

分鐘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0

分鐘

 

能仔細聆聽教師的說明與講解

 

 

能仔細聆聽教師的說明與講解並思考問題

 

學生分組討論

 

 

能仔細聆聽教師的說明與講解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說明下次上課做紙筆測驗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東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